Share
Share

幽香撲鼻

現今生活中,人們噴灑香水讓自己的品味更突出,也使用香氛讓家居生活更怡人。誠然,中國古時,古人早就想出各種製香方法,除了開發了許多調香配方,也有不同的調香手法,例如隔火法,香品不直接接觸炭火,而是將香品放在薄瓦片、鐵片、銀片等薄片上炙烤,這樣香氣能自然舒展,而無煙燥氣。清朝時期,隨著西洋鼻煙在中國的流行,鼻煙壺的製作日益精美,成為一種風尚,更帶動一股收藏風氣。


香氣雅事

明清紫禁城對「嗅覺」品味要求很高,繼承古代焚香文化,也發展出許多精美香具。材質有銅、瓷、琺瑯、玉等。造型亦豐富多姿,如香爐、香盒、香筒、香囊等。明清時期還流行爐、瓶、盒三件一套的香具組合,以及專門放置的家具 -- 香几。後來西式香水也走進了紫禁城生活中,使宮廷香事更為豐富。

Aromatic%20%281%29 image

明 舊傳李嵩聽阮圖

明 舊傳李嵩聽阮圖
台北故宮博物院藏

圖中侍女於香几前添香,左手執盒,右手拈起香丸放入香爐中,揭示出古時使用香丸的情景。


更多

Aromatic%20%281%29 image
Aromatic%20%282%29 image

明 萬曆款掐絲琺瑯八吉祥紋長方熏爐

明 萬曆款掐絲琺瑯八吉祥紋長方熏爐
故宮博物院提供

四壁以白色琺瑯為地,用雙線掐絲技法勾勒八吉祥紋,蓋面是銅鎏金鏤空紋飾。熏爐放在房間裡,滿室清香。


更多

Aromatic%20%282%29 image
Aromatic%20%283%29 image

清 碧玉鏤雕雲龍香筒

清 碧玉鏤雕雲龍香筒
故宮博物院提供

這對香筒置於皇帝寶座前左右兩側。每當皇帝昇座時,香筒內點燃檀香木,裊裊香煙從孔洞中冒出,造成煙霧繚繞的優雅壯嚴氣氛。群臣聞到香味,借喻皇恩浩蕩,因此又稱為「垂恩香筒」。


更多

Aromatic%20%283%29 image
Aromatic%20%284%29 image

清 宣德款掐絲琺瑯人耳長方蓋爐

清 宣德款掐絲琺瑯人耳長方蓋爐
故宮博物院提供

將番人形象融入琺瑯香爐創作,生動有趣,在清代爐具中十分罕見。


更多

Aromatic%20%284%29 image
Aromatic%20%285%29 image

清 金鏤空大吉葫蘆式香薰

清 金鏤空大吉葫蘆式香薰
故宮博物院提供

葫蘆香薰可陳設於桌面,亦可懸掛,香氣從全鏤空的中心向四方飄散出來。


更多

Aromatic%20%285%29 image
Aromatic%20%286%29 image

金花絲嵌寶石爐、瓶、盒

金花絲嵌寶石爐、瓶、盒
故宮博物院提供

爐的蓋、耳、足、座都是金花絲嵌紅、藍寶石和綠松石。爐身嵌綠松石組成的鎖子紋。金花絲嵌寶石瓶在松鶴托座上。瓶中插有鏟和箸,鏟用以鏟平香灰,箸用以夾香料。盒用作盛香料用,下方有梅花托座。


爐瓶盒組合香具使用方法:

  1. 打開爐蓋,再執銅鏟鋪平爐灰;
  2. 打開香盒,執銅箸從盒內夾出合香塊,置放於爐灰上;
  3. 點燃合香,放回爐蓋。


更多

Aromatic%20%286%29 image
Aromatic%20%287%29 image

黃地粉彩馬形香插

黃地粉彩馬形香插
台北故宮博物院藏

使用時,將線香點燃,一端插入馬背上的孔洞。


更多

Aromatic%20%289%29 image

清 粉玻璃凸花描金半圓香水噴子

清 粉玻璃凸花描金半圓香水噴子
故宮博物院提供

Aromatic%20%289%29 image

掌上萬象

清代宮廷對嗅覺品味、掌上清玩的極致追求,以致清代鼻煙文化大興。鼻煙是以煙葉研磨後加香料製成的細粉。清人認為鼻煙有驅寒、治頭眩、開鼻塞、明目、避疫等功效。鼻煙最初是西方傳教士進貢給康熙皇帝的禮物,後因人們時常吸鼻煙,遂製成樣式新穎美觀、方便攜帶的鼻煙壺,非常流行。


鼻煙壺由清宮造辦處與御窯廠等機構製作。康熙、雍正、乾隆時鼻煙壺製作更盛極一時,皇帝常以鼻煙壺賞賜臣下,在展現高超工藝同時,也增進帝王與臣子之間的親切關係。清代鼻煙壺材質非常多樣,有玻璃、金屬胎琺瑯、玉石、瓷器、內畫等。鼻煙壺上繪畫題材無所不包,只要展開手掌,就能欣賞到鼻煙壺上的山水、人物、草木鳥獸蟲魚,真可謂掌上萬象。


Aromatic%20%2810%29 image

清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 撫書沉吟圖

清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 撫書沉吟圖
故宮博物院藏提供

桌上放著花瓶、書籍、鼻煙壺。


更多

Aromatic%20%2810%29 image
Aromatic%20%2811%29 image

清乾隆 畫琺瑯花鳥圖鼻煙壺

清乾隆 畫琺瑯花鳥圖鼻煙壺
故宮博物院提供

這對鼻煙壺風格中西合璧,中間是傳統花鳥圖案,兩側結合了歐洲巴洛克藝術風格,色彩明快,做工考究。


更多

Aromatic%20%2811%29 image
Aromatic%20%2812%29 image

清乾隆 金屬胎掐絲琺瑯與畫琺瑯西洋人物雙耳鼻煙壺

清乾隆 金屬胎掐絲琺瑯與畫琺瑯西洋人物雙耳鼻煙壺
台北故宮博物院藏

銅胎鋪首雙耳圓瓶,瓶頸肩為掐絲琺瑯,上有如意紋及纏枝番蓮紋,瓶身畫琺瑯,雙面以西洋捲草開光,內彩繪西洋母子圖。


更多

Aromatic%20%2812%29 image
Aromatic%20%2813%29 image

清乾隆 粉彩纏枝蓮紋鼻煙壺

清乾隆 粉彩纏枝蓮紋鼻煙壺
故宮博物院提供

粉彩是清朝創製的彩瓷工藝,在彩繪時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,具有乳濁效果,圖案因此有不同層次的變化。


更多

Aromatic%20%2813%29 image
Aromatic%20%2815%29 image

清乾隆 粉彩開光嬰戲圖獸耳瓷鼻煙壺

清乾隆 粉彩開光嬰戲圖獸耳瓷鼻煙壺
故宮博物院提供

通體飾琺瑯彩西番蓮花,正面開光繪有嬰戲圖。


更多

Aromatic%20%2815%29 image
Aromatic%20%2816%29 image

清乾隆 紅雕漆「五蝠捧壽」鼻煙壺

清乾隆 紅雕漆「五蝠捧壽」鼻煙壺
故宮博物院提供

漆器在中國有超過7,000年的歷史,從漆樹上採集的生漆,經過調色後一層一層地塗在胎體上,少則80、90層,多層100甚至200層,再雕刻圖案。


更多

Aromatic%20%2816%29 image
Aromatic%20%2817%29 image

清 象牙雕漁樂圖鼻煙壺

清 象牙雕漁樂圖鼻煙壺
故宮博物院提供

這個鼻煙壺用高浮雕、淺浮雕、鏤雕等技法描繪漁樂圖。漁樂圖是文人畫的常見題材,表達一種歸隱的意味。


更多

Aromatic%20%2817%29 image
Aromatic%20%2818%29 image

清 十八世紀 龍紋玉質鼻煙壺

清 十八世紀 龍紋玉質鼻煙壺
台北故宮博物院藏

淺雕龍紋,間飾祥雲,帶有銅嵌珍珠蓋。


更多

Aromatic%20%2818%29 image
Aromatic%20%2819%29 image

清 光緒三十年 馬少宣 玻璃內繪雙歡圖鼻煙壺

清 光緒三十年 馬少宣 玻璃內繪雙歡圖鼻煙壺
​​​​​​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

由於玻璃光滑,顏料難以附著,玻璃內畫鼻煙壺製作時需先用砂紙在內壁打磨,再用特製的竹筆在內壁繪製圖案。


這只鼻煙壺一面畫有兩隻獾在嬉戲打鬧,一面以楷書寫上蘇軾的詩《春宵》,由內畫鼻煙壺京派四大家之一馬少宣製作。馬氏以其「一面詩,一面畫」而聞名。他創作的內畫鼻煙壺還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。


更多

Aromatic%20%2821%29 image

清 乾隆 玻璃胎畫琺瑯透明地荷花鼻煙壺

清 乾隆 玻璃胎畫琺瑯透明地荷花鼻煙壺
​​​​​​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

玻璃畫琺瑯在畫琺瑯中難度很大,這是由於玻璃和琺瑯彩的熔點非常接近,溫度若低,琺瑯釉無法充分熔化,呈色不佳;溫度若高,玻璃胎體變形報廢。每種顏色都需要燒製一次,因此製作一隻鼻煙壺需要燒五、六次。


更多

Aromatic%20%2821%29 im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