餘音不絕
音樂可以愉悅人心,自然也是宮廷雅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對於古人而言,音樂不僅是一種娛樂,還是禮儀制度的一部分,儒家思想認為禮樂有教化萬民的作用。明清紫禁城禮樂體制非常完備,按性質大致分為兩類:典制性音樂與娛樂性音樂。就功能而言可分為祭祀樂、朝會樂、宴饗樂、鹵簿樂四大類。清宮另外更發展出富有特色的民族樂舞,如薩滿祭祀樂舞和隊舞樂等,可謂兼容並蓄。
皇家還十分喜愛聽戲,紫禁城中不僅有皇家劇團,還有可以「吊威也」的三層舞台,更多精彩內容,請瀏覽:https://traversingforbiddencity.com/professions/actors
天地同和
中和韶樂集禮、樂、歌、舞融為一體,是明清紫禁城最為隆重的禮制音樂。在諸如朝會、祭祀、宴饗等重要場合使用,由專門的樂隊演奏。「韶」為樂名,在先秦時已經有記載,「中和」一詞最開始指對古樂的讚美。中和韶樂使用的樂器材料包括金、石、土、革、絲、木、匏、竹,即八音俱全,符合古代儒家「大樂與天地同和」的禮樂思想。「中和韶樂」裡有不少造型有趣奇特的樂器,與我們日常對樂器的想象很不一樣。
清 紅漆描金雲龍紋中和韶樂塤
清 紅漆描金雲龍紋中和韶樂塤
故宮博物院提供
清 木彩畫中和韶樂敔
清 木彩畫中和韶樂敔
故宮博物提供
繞梁三日
古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、最具傳統藝術特徵的樂器。古時文人以琴音言志傳情,彈古琴不僅是為了演奏音樂,還是一種自我對話、與人進行感情交流、提升個人修養的重要方式。
「最中國」的音樂與NASA太空探索故事
1977年,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(NASA)向外太陽系發射了「旅行者一號」無人探測器,這是第一個離開太陽系的人造飛行器。旅行者一號上搭載了一張磁碟唱片,其中收錄最能代表地球文明多樣性的的27首世界名曲,其中最長曲子即為管平湖先生所彈之古琴曲「流水」,可說是擔當起了「最中國」的音樂。
絲竹管弦
中國歷史上還有許多富有特色的彈撥、吹奏樂器,如唐代詩人白居易所讚「嘈嘈切切錯雜彈,大珠小珠落玉盤」之琵琶;如宋代文學家陳與義所吟「杏花疏影裏,吹笛到天明」;如被文人賦以思念等情致的笛簫;或是富有力量與節奏的擊鼓等等,皆表現了中國豐富與悠久的古典音樂發展歷史。紫禁城中當然也珍藏著這些樂器,且不乏與此相關的各類書畫作品,展現了宮廷對於聽覺享受的極致追求。
自得琴社 哆啦A夢
本視頻來源:自得琴社
明 琵琶
明 琵琶
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提供
琵琶從中亞地區傳至中國,十世紀以前,琵琶是水平放置,類似今天的結他,之後才慢慢變為豎彈。「琵琶」一詞描述了彈奏方式,「琵」是向前彈(左),「琶」是向後撥(右)。
這件琵琶背面和側面以超過100個六角形象牙雕拼接做裝飾,雕刻圖案主要有花卉、動物(如鳥、貓、蝙蝠等)、童子、神仙等。
時代新聲
清朝時期,紫禁城內開始有西洋音樂流入,八音盒便是其中一種。八音盒是一種機械裝置的樂器。十八至十九世紀,瑞士八音盒在清宮中出現。八音盒外表材質有銅鍍金、玻璃櫃、木材等,其工藝精湛,使用便捷,音質清澈透亮,因此往往價值昂貴。八音盒極為精緻,常常與鐘錶製成一體,受到當時皇室與上層人士鍾愛。此外,紫禁城中還有可以播放黑膠唱片的留聲機,唱片內容有京劇、梆子戲,還有外國歌曲。
清 木亭式八音盒
清 木亭式八音盒
故宮博物院提供
清 留聲機
清 留聲機
故宮博物院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