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香扑鼻
现今生活中,人们喷洒香水让自己的品味更突出,也使用香氛让家居生活更怡人。诚然,中国古时,古人早就想出各种制香方法,除了开发了许多调香配方,也有不同的调香手法,例如隔火法,香品不直接接触炭火,而是将香品放在薄瓦片、铁片、银片等薄片上炙烤,这样香气能自然舒展,而无烟燥气。清朝时期,随着西洋鼻烟在中国的流行,鼻烟壶的制作日益精美,成为一种风尚,更带动一股收藏风气。
香气雅事
明清紫禁城对「嗅觉」品味要求很高,继承古代焚香文化,也发展出许多精美香具。材质有铜、瓷、珐瑯、玉等。造型亦丰富多姿,如香炉、香盒、香筒、香囊等。明清时期还流行炉、瓶、盒三件一套的香具组合,以及专门放置的家具 -- 香几。后来西式香水也走进了紫禁城生活中,使宫廷香事更为丰富。
清 碧玉镂雕云龙香筒
清 碧玉镂雕云龙香筒
故宫博物院提供
金花丝嵌宝石炉、瓶、盒
金花丝嵌宝石炉、瓶、盒
故宫博物院提供
炉的盖、耳、足、座都是金花丝嵌红、蓝宝石和绿松石。炉身嵌绿松石组成的锁子纹。金花丝嵌宝石瓶在松鹤托座上。瓶中插有铲和箸,铲用以铲平香灰,箸用以夹香料。盒用作盛香料用,下方有梅花托座。
炉瓶盒组合香具使用方法:
- 打开炉盖,再执铜铲铺平炉灰;
- 打开香盒,执铜箸从盒内夹出合香块,置放于炉灰上;
- 点燃合香,放回炉盖。
掌上万象
清代宫廷对嗅觉品味、掌上清玩的极致追求,以致清代鼻烟文化大兴。鼻烟是以烟叶研磨后加香料制成的细粉。清人认为鼻烟有驱寒、治头眩、开鼻塞、明目、避疫等功效。鼻烟最初是西方传教士进贡给康熙皇帝的礼物,后因人们时常吸鼻烟,遂制成样式新颖美观、方便携带的鼻烟壶,非常流行。
鼻烟壶由清宫造办处与御窑厂等机构制作。康熙、雍正、乾隆时鼻烟壶制作更盛极一时,皇帝常以鼻烟壶赏赐臣下,在展现高超工艺同时,也增进帝王与臣子之间的亲切关系。清代鼻烟壶材质非常多样,有玻璃、金属胎珐瑯、玉石、瓷器、内画等。鼻烟壶上绘画题材无所不包,只要展开手掌,就能欣赏到鼻烟壶上的山水、人物、草木鸟兽虫鱼,真可谓掌上万象。
清乾隆 金属胎掐丝珐瑯与画珐瑯西洋人物双耳鼻烟壶
清乾隆 金属胎掐丝珐瑯与画珐瑯西洋人物双耳鼻烟壶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清乾隆 红雕漆「五蝠捧寿」鼻烟壶
清乾隆 红雕漆「五蝠捧寿」鼻烟壶
故宫博物院提供
清 光绪三十年 马少宣 玻璃内绘双欢图鼻烟壶
清 光绪三十年 马少宣 玻璃内绘双欢图鼻烟壶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由于玻璃光滑,颜料难以附著,玻璃内画鼻烟壶制作时需先用砂纸在内壁打磨,再用特制的竹笔在内壁绘制图案。
这只鼻烟壶一面画有两只獾在嬉戏打闹,一面以楷书写上苏轼的诗《春宵》,由内画鼻烟壶京派四大家之一马少宣制作。马氏以其「一面诗,一面画」而闻名。他创作的内画鼻烟壶还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。
清 乾隆 玻璃胎画珐瑯透明地荷花鼻烟壶
清 乾隆 玻璃胎画珐瑯透明地荷花鼻烟壶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