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醇可口
清代美食家袁枚在其《随园食单》中「器具须知」一条曾说:「美食不如美器⋯⋯惟是宜碗者碗,宜盘者盘,宜大则大,宜小则小,参错其间,方觉生色。」这说明了美食与盛器之间的密切关系。精美的餐具与佳肴相呼应,为宫廷的餐饮体验增色不少。紫禁城聚集天下珍品,全国尚品美食汇聚,自然也搜罗了许多与宫廷美食相配的精美餐饮器具。
故宫100:皇室炊烟
本视频来源自YouTube CCTV纪录频道
奶茶:走糖加盐?
港式奶茶俗称「丝袜奶茶」,是港式饮食文化一大标志,一般以红茶配以淡奶沖泡,口感上追求浓厚香滑,其制作技艺更成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清朝宫廷与现代人一样,非常喜欢喝奶茶。那么,清朝的奶茶和我们平时喝的有什么区别呢?
清代宫廷延续其作为游牧民族的传统,奶茶一般使用适量牛奶、牛油、茶汤熬煮而成,奶香醇厚,肥泽滋补,最重要的是要加入盐。原来,清朝宫廷饮用的奶茶是咸的。《大清会典则例》中详细记载了乾隆年间皇太后、皇帝与皇后、皇贵妃、贵妃、皇子、福晋等不同品级人物所用不同乳牛数量,看来奶茶的享用还会受现实条件所限,而全面仔细的等级规定也反映了奶茶在宫中的风行。
清 和田白玉错金嵌玉碗
清 和田白玉错金嵌玉碗
故宫博物院提供
108颗宝石镶嵌在白玉碗上,与金片嵌饰的叶子相呼应,显得华美非凡,难怪乾隆皇帝写诗称赞:「酪浆煮牛乳,玉碗拟羊脂。」并注释:「即奶茶,国家典礼,御殿则赐茶所以示惠联情也。」可见在国家级庆典活动上,御赐奶茶是较高规格的礼仪活动,意在促进君臣之间的情谊。
清 乾隆款掐丝珐瑯勾莲纹嵌石多穆壶
清 乾隆款掐丝珐瑯勾莲纹嵌石多穆壶
高:53.4cm 口径:10.4cm
故宫博物院提供
磕肥、加非
或许不少现代人的早晨是从一杯咖啡开始。咖啡大概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,随着西餐饮食一同来到中国。刚开始时,咖啡并无统一译法,出现过「高馡」、「磕肥」、「加非」等有趣的译名。清朝光绪年间已有西餐厅,咖啡随之而更流行。《清稗类钞》中还记录了袁世凯每晨早餐吃鸡蛋六枚,喝一大杯咖啡或茶的趣事,可见当时咖啡在上层社会中已很流行。传入香港之后,喝咖啡不仅是一种时尚,也是爱好者的身份象征。
一百多年前人们是如何喝咖啡的呢?根据美国传教士玛莎•福斯特•克劳馥在为中国西餐厨师所写的教材《造洋饭书》记载,「勐火烘磕肥,勤铲动,勿令其焦黑。烘好,趁热加奶油一点,装于有盖之瓶盖好,要用时,现轧。」饮用时,常常加奶。晚清诗人毛元征的诗提到喝咖啡:「饮欢加非茶,忘却调牛乳;牛乳如欢甜,加非似侬苦。」看来当时黑咖啡不流行,喜欢加牛奶饮用。清末已经出现粉末状的咖啡。根据美国博物学家约瑟夫•比尔•斯蒂尔在《福尔摩莎及其住民:十九世纪美国博物学家在台湾的调查笔记》记载,1874年,一名传教士送给一位老妇人一些咖啡粉,并教她加糖煮热来喝。
清 银咖啡具-竹节柄壶
清 银咖啡具-竹节柄壶
故宫博物院提供
玉液琼浆
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,祭祀、宴飨等场合都少不了饮酒。紫禁城中与酒有关的藏品也很丰富,其中酒具材质有瓷、金银、犀角、珐瑯、玉等。
酒虽醇美,却不宜过量,古人早已提倡要节制饮酒。《明实录》中记载太祖朱元璋强调应少饮酒,不以口腹累人的御旨。清太祖努尔哈赤亦有酒戒言论,以限制清宫过度饮酒而带来的负面影响。明清紫禁城平日大体上遵行节制饮酒方式。
清 姚文瀚岁朝欢庆图
清 姚文瀚岁朝欢庆图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清 「金瓯永固」杯
清 「金瓯永固」杯
华勒斯典藏馆提供
华勒斯典藏馆藏有两件「金瓯永固」杯。左边一件为铜鎏金,右边一件以高纯度黄金打造。两杯点翠为地,杯身两侧为变形龙耳,三足做成大象的样子,寓意太平有象。杯身镶嵌珍珠、蓝宝石、绿宝石、红玛瑙等各色珠宝。这是皇帝专用的酒杯,「金瓯永固」寓意江山一统,疆土永固。北京故宫博物院现亦藏有一件「金瓯永固」杯。
明 犀角雕折枝荷叶形杯
明 犀角雕折枝荷叶形杯
故宫博物院提供
明代以犀角制杯渐多,犀杯材质珍贵,多用于酒宴中劝酒环节。李渔在《闲情偶寄》中写到:「美酒入犀杯,另是一种香气⋯⋯玉能显色,犀能增香,二物之于酒,皆功臣也。」可见当时人们认为犀杯具有增酒香的功用。
此犀杯以整角雕造,作「一把莲」式。杯身与流并非粘接而成,乃是先取犀角雕刻,再经加热变形处理,弯曲而成。
清 银烧蓝暖酒壶
清 银烧蓝暖酒壶
故宫博物院提供
果品糕点
明清时紫禁城宴会或平日进餐时都少不了果品糕点的身影。清宫延续盛行食用果品点心的风尚,还特设果房以供应宫廷干鲜果品。果品种类极为丰富,有干梨、枸杞、哈密瓜、葡萄、香橙、槟榔、陈皮、莲子、桂圆,还有特制的蜜饯、糖青梅、糖桂花等。这时期的清宫果品盛器丰富,常用大盘、攒盘、攒盒作盛器。
清 粉彩像生瓷果品盘
清 粉彩像生瓷果品盘
故宫博物院提供